随着伊万科维奇因世预赛失利黯然下课,中国男足帅位争夺战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在足协的紧急磋商下,塞尔维亚籍教头久尔杰维奇脱颖而出,以临时主帅身份接过教鞭,率队征战 7 月 7 日开赛的东亚杯。这场看似仓促的任命背后,实则暗藏中国足球青黄不接的困局与破局的迫切期待。
伊万的下课堪称 "合同条款的精准执行"。根据双方协议,国足未能晋级 2026 世预赛亚洲区附加赛,足协不仅无需支付 150 万欧元违约金,更以 "战术僵化、用人争议" 为由终止合作。这位曾带领伊朗征战世界杯的老帅,在中国执教 14 场仅取得 4 胜,其固执的 442 菱形中场战术被批 "与现代足球脱节",尤其在对阵印尼的关键战中,单后腰配置被对手反复冲击,最终导致出局。
百家乐在伊万离任后的 48 小时内,足协迅速锁定久尔杰维奇作为过渡人选。这位 58 岁的塞尔维亚人,此前以 U20 国足主帅身份率队在本土 U20 亚洲杯上表现亮眼,虽止步八强但发掘了王钰栋、刘诚宇等新星。更关键的是,他与现有国脚渊源深厚:蒋圣龙、朱辰杰等主力曾在其执教的亚运队效力,而王钰栋、蒯纪闻等新秀也在其麾下崭露头角。这种 "知根知底" 的优势,让久尔杰维奇在与郑智、申台龙等候选人的竞争中胜出。
对于久尔杰维奇而言,东亚杯既是 "资格考试" 也是 "转正契机"。足协明确要求其完成三大任务:
尽管久尔杰维奇的任命被足协称为 "最稳妥方案",但舆论对此褒贬不一。支持者认为,他在亚运队执教期间率队取得自 2006 年以来的最佳成绩,且对年轻球员的使用更具前瞻性。但批评者指出,其执教履历缺乏成年队经验,且在 U20 亚洲杯淘汰赛中暴露出临场指挥保守的问题。
值得关注的是,久尔杰维奇的 "温和派" 风格与前任形成鲜明对比。他更注重与球员的情感沟通,在 U20 国足训练中引入 "球员自主制定训练计划" 的创新模式。这种 "人性化管理" 能否在成年队奏效,将是其执教成败的关键。
东亚杯结束后,国足将进入长达一年半的比赛空档期,这为足协遴选长期主帅提供了窗口期。目前,潜在候选人包括:
但久尔杰维奇并非没有机会。若他能在东亚杯率队取得突破(如击败韩国或日本),极可能获得足协的续约承诺。反之,若成绩惨淡,足协或将重启选帅程序,甚至考虑启用高洪波等本土名帅。
从 2002 年至今,国足已更换 15 任主帅,平均任期不足 1.5 年。这种 "换帅 - 期待 - 失望 - 再换帅" 的恶性循环,暴露出中国足球的结构性问题。久尔杰维奇的临时上任,本质上仍是 "头痛医头" 的权宜之计。
当前,足协面临三重矛盾:
在这种背景下,久尔杰维奇的 "过渡使命" 显得尤为艰难。他能否打破 "换帅不治本" 的怪圈,不仅取决于东亚杯成绩,更需推动球队在战术体系、人才培养等层面的实质性变革。
结语:
当久尔杰维奇在南京江宁基地观看 U18 全运会比赛时,他眼中的或许不仅是东亚杯的短期目标,更是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长远布局。这位 "救火教练" 的命运,终将与中国足球的改革进程紧密相连。是成为又一个匆匆过客,还是开启新篇章?答案,或许将在 7 月的韩国赛场揭晓。